志丹足球:从无到有,改变 246 个孩子命运的奇迹之旅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27日 18:41
和大多数陕北高原县城一样,志丹地处两山之间的狭长河谷,足球发展十分艰难。但志丹却与众不同,他叫丁长宝。
17年前,丁常宝是一个24岁的狂热足球迷,一个理想主义者,一个乐观主义者。他怀着拯救中国足球的雄心壮志投身足球。自从他这个看似狂妄的想法提出以来,志丹的足球生态发生了变化。人工草皮场地从0块增加到32块,常年踢球的人数从60人增加到6000人,球队成绩从倒数第一变为优秀,培养出了专业球员。
尤其让丁常宝感到自豪的是,足球改变了246名孩子的命运,他们或加入专业球队,或考上大学,并用足球走向了更广阔的世界,拥抱了更精彩的未来。
因此,不求升官、不求利财的丁长宝被志丹的一些家长称为“好男人”。
以足球行善,是丁常宝在屡遭挫折后悟出的道理,最初他的想法是那么的功利和肤浅。
“2002年世界杯中国队的惨痛经历对我影响很大,我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成立一个俱乐部,做中国的皇马,把中国足球的实力发扬光大。”他说。
丁长宝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当时是一名普通的林业干部。多年在陕北高原从事林业工作,翻山越岭,锻炼了他坚韧不拔的毅力。“我很执着,但人们都说我老派。”他说。
这位“老派”男人说到做到,2003年他创办了俱乐部,并代表志丹队参加过陕西省的足球比赛,但每次的成绩都不太理想。
“我们刚开始踢足球的时候就遇到了瓶颈,”他说,“当时志丹县踢足球的人只有60个人,包括30名校内的孩子和30名校外的成年人。”
丁常宝在志丹遇到了一直困扰中国足球的致命问题:踢球的人太少。但他很快找到了答案,转变了思路,并带领志丹足球迈向了更高的水平。
“2007年,我曾给张鹭写信征求意见,他告诉我一方足球俱乐部,要成立足协,摒弃一切功利思想,努力普及足球,让所有想踢足球的孩子都能享受足球的乐趣,这才是发展草根足球的正确方法。”丁常宝说。
但孩子们都在校园里,对于志丹足协来说,教孩子们踢足球并不容易。
不怕的人,前路才会宽广。为了拿到进校园的通行证,丁常宝派足协工作人员到县教育局门口“堵”负责人,等了十多天,终于“堵”住了教育局局长。随后,教育局正式发文,允许志丹足协进校园推广足球。志丹得以引领风潮,在全县普及校园足球。
2010年,志丹被评为全国校园足球试点县。2011年,志丹县下发文件,每年从县财政拨款10万元,在足协设立校园足球办公室,丁长宝任办公室主任。2014年,志丹县再次下发文件,将每年用于校园足球的经费增加到300万元,并将学校足球办公室设立为县教育局直属的常设机构。
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给丁常宝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志丹足球发展得不错,2015年,志丹男足夺得了陕西省冠军。在丁常宝看来,最重要的是,志丹让每一个想踢足球的孩子都能免费踢球,让有天赋的孩子免费接受专业训练。
丁常宝为此很忙。2007年他做了腰椎手术,腰部植入了钢板,本来两年后就可以取出,但直到今年疫情期间,他才有时间去医院“卸下”钢板。有一次他组织活动,一天接打电话好几个电话,手机因为高温进入休眠状态,他被迫当场买了一部新手机。还有一次一方足球俱乐部,他开车13个小时,行驶1100公里,把几名队员从志丹拉到成都参加比赛。
丁常宝希望通过足球改变一代又一代志丹孩子的生活方式,最终改变志丹的文化环境,他认为,这应该是草根足球的使命。
“我开始踢足球是因为我喜欢它,后来我觉得它很重要,最后它成了我的生活,”他说。“有些人觉得我把自己献给足球很可惜。人生在世,你必须做自己喜欢的事。否则,那才是真正的遗憾。”
志丹足球培养了一些有天赋的球员,志丹足协没有收他们一分钱的训练费。丁常宝希望足球能服务于孩子们的未来,而不是靠足球赚钱。但志丹足协确实缺钱。今年,丁常宝用5000元赞助了一支球队,这是他一个月的工资。
志丹县23所中小学全部开展校园足球,参加足球课的孩子超过2万名。丁长宝认为,这其中能称为足球运动员的只有6000人。“只是数字而已一方足球俱乐部,没必要夸大。”他说。
如果你跟丁长宝稍有接触,就会发现他有一种独特的气质:热情、严肃、执着或者“迂腐”,但从不妥协。他的成就得益于当地政府的支持,也得益于他的人品和情怀。
丁长宝常说:“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17年的历程证明,他并不是在说空话。
目前,中国各地都在发展草根足球,不少地方都成立了县市级足协,政策、资金、场地等都是可解决的问题,但如何寻找更多的丁常宝则会是一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