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篮球联赛 天津市爱卫会加挂健康天津行动推进委员会牌子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29日 12:43
顾青
天津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健康天津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副书记、主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保障人民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对“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作出重要部署。 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 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结合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积极推动健康中国行动在津实施,努力提高全体市民的健康水平。
健全推进机制,统筹实施“健康天津行动”
健康中国行动涉及领域广泛,责任单位众多。 为统筹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中国行动,充分发挥爱国卫生运动组织动员社会协调能力强的群众优势,天津市爱国卫生协会增设健康提升委员会品牌,增加组织推进健康天津行动的相应职责,增加和加强市爱国会(健康天津行动推进委员会)成员单位,明确职责分工和领导部门,形成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的工作格局。 制定印发《健康天津行动实施方案》和《健康天津行动计划(2020-2030年)和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2年)》,明确两个重要时间节点的目标任务,推进具体任务分阶段。 工作。 同时,结合天津定位和区域实际,增加了“自选行动”,丰富了“营造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的主要任务,增加了中医药创新发展、推动大健康产业,培育健康细胞。 提升农村饮水安全、质量、效益等4项特色行动。 成立了由张伯礼院士等53位专家学者共同参加的健康天津行动推进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了健康科普专家库,充分发挥健康天津行动的智力支撑作用专家学者。 为加强健康天津行动实施,健康天津行动被纳入市委、市政府检查考核计划。 同时,结合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区分不同地区不同情况恩施篮球联赛,建立评估和监测评价体系,委托第三方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对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行评估、监测和评价。工作进展,找出亮点,针对问题提出改进策略。
筑牢疫情防控坚固防线,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一)立足“战时条件、战时机制、战时思维、战时方法”,以非常行动应对非常战役。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工作要求,1月24日,天津市启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一级响应2020年,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的疫情防控领导小组。 集团公司疫情防控指挥部在市委、市政府领导领导下。 全市近20个部门联合参与,指派专人成立9个专项行动组,及时下发各地疫情防控令和工作指引,妥善处置突发事件,对各类人员进行检查,督促检查落实情况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 。 成立天津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总医院,对全市发热门诊和定点医院实行垂直统一管理。 全市82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24955名医务人员统一组成516支医疗储备战斗队,共同打造全行业抗击疫情的一盘棋。 (二)落实“四个早晨”要求,科学精准开展疫情防控。 迅速果断处置“歌诗达”邮轮、马印航空OD688航班、天津高铁旅客列车段、“一船两机三层”三大攻坚战以及宝坻区部门滨海新区武清人民医院店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恩施篮球联赛,我们及时处置从武汉到天津、北京新发地的相关病例,开展人员“滨城排查”。 及时排查管理大连、乌鲁木齐、瑞丽、青岛、满洲里、石家庄等风险地区来津人员。 首创入境人员铁桶状无缝管道闭环管理模式,全面建立机场-定点医院、隔离点-定点医院、特殊人群“三保障链”。 无境外输入病例发生本地感染病例。 (三)坚持“四个集中”原则,加强患者医疗救治。 全市设立75个标准化发热门诊,确保市民第一时间、最短路径、最快方式得到发热诊治。 充分利用定点救治阵地,改扩建海河医院等4家定点救治医院。 治疗床位总数达到2130张,确保全市收治率保持100%。 (四)守望相助,全力以赴支援湖北。 共组织13批1307名精干医务人员支援湖北武汉、恩施参与医疗防控工作。 他们实行“前后联动、及时会诊、24小时衔接”,共同开展三地患者救治工作。 与此同时,1万名天津医生奔赴湖北,为2万多名湖北患者提供线上服务。
营造健康环境,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一)开展全市规模最大的环卫行动,重点解决环境卫生突出问题。 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 市级成立了以市卫生健康办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77个单位和部门参加的审核指导工作组。 各编制区域由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负责指挥。 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水平推进、高质量实施。 建国以来,全市开展了近千次专项行动,重点清理老旧小区、后街小巷、企业旧厂房、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等; 打击占用道路的市场和城市“混乱”; 各类市场升级改造,全面整顿“七小”行业; 规范各类施工工地管理,强化经营秩序和交通秩序; 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修复完善市政环卫设施,清洁规范街景立面。 2021年1月,河北区、河东区、南开区、红桥区、东丽区、津南区、北辰区、武清区、宝坻区等9个区成功命名国家卫生区。 截至目前,天津市已正式命名国家级卫生区13个,占全市总数的81.25%,较“十二五”末增长56.25%; 正式命名国家卫生乡镇49个,占全市乡镇总数的29.7%,比“十二五”末增长56.25%。 “十二五”末增长25.3%; 已命名市级卫生村2024个,占建制村总数的57.21%,比“十二五”末增长49.21%。 (二)继续实施生态环境改善工程。 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提高农村饮水质量和效率,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强饮用水、空气、土壤等与人民群众健康密切相关的环境健康影响监测评价,开展环境污染与疾病关系、健康风险预警与防护干预研究。 《天津市双城中级绿色生态屏障区规划(2018-2035年)》规划已编制完成。 屏障区总面积736平方公里。 它连接天津北部的盘山-玉桥水库生态建设保护区和中部的七里海-朗县。 包生态湿地保护区与南部团泊洼-北大港生态湿地保护区形成京津冀地区环首都生态屏障带。
加强深度融合,城市规划建设体现健康需求
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管理中注重健康因素,着力弥补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加强体育、卫生、医疗、养老等健康服务设施配置和安置。 开展外环城市公园及周边地区城市设计,利用外环绿化带连接环内外生态系统。 对内连接11个公园,对外连接西青、北辰等6个郊野公园,海河、南北运河、资雅河等六大河流廊道内外相连,形成了“三环一环”的生态格局。与铁路绿道环、郊野公园环一起形成“六廊”。 结合天津实际,加强体育用地供应和利用,鼓励和支持利用城市空地、街角用地、公园绿地、城市路桥附属用地、厂房、建筑屋顶等空间资源建设体育设施。 加强健康城市建设相关项目的资金保障。 2020年,为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等5家公立医院争取中央预算资金,推动我市中医康复、肿瘤、心血管疾病防治等方面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健康促进形式多样,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深入开展健康教育讲座活动。 2019年底以来,已举办市级高质量健康讲座10余场,讲座200余场,在学校、社区等重点场所开展10余场关爱公民健康志愿者活动。 制作播放健康公益广告,推出《健康天津》科普电视栏目,覆盖数百万人。 二是培育发展“健康细胞”,开展健康促进区建设。 和平区、滨海新区通过国家级评估验收,河西区、静海区、蓟州区、武清区启动健康促进区创建工作。 全市共建立健康促进学校570所、健康促进医院161所、健康家庭5991个。 三是推进控烟行动计划,重点加强无烟环境建设,加大烟草危害宣传力度。 推动全市各控烟监督执法部门强化履职。 开展无烟环境建设,充分发挥控烟示范在无烟党政机关、无烟街道、无烟校园、无烟单位建设中的引领作用,继续加强戒烟干预工作,加强戒烟门诊建设。 以世界无烟日为契机,多渠道开展宣传工作。 顺应国际控烟趋势,设计了新的禁烟标志,并在原有标志的基础上增加了警示图片,向市民传达烟草危害的信息。 天津主要地铁车站安检口显示屏上反复播放控烟宣传视频,向所有进站乘客宣传控烟知识。 全市电影院投放预映控烟广告,覆盖16个区143家电影院,时长30秒,覆盖人群超过852万人。 四是通过线下和线上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广泛组织动员各级各区社会各类体育力量,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全民健身方法,与天狮体育频道合作推出“抗击COVID-19智慧健身”栏目,分享科学健身通过互联网推广居家健身技能活动。 举办全民健身跑步云运动会。 举办天津市首届公园体育联赛,设立篮球、乒乓球、门球、轮滑、武术、太极拳、健身气功等大众体育项目。 鲁能杯·天津市全民健身跑步云运动会举行,来自全国15个省市的150支代表队、1817名健身人士参赛。 全市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健身活动,以“推进全民健身,助力全面小康”为主题。 各市、区、镇街道、各类体育协会组织开展了100余场示范团活动。 二是为生产生活秩序有序恢复提供强大体育正能量。 目前,天津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8.52%,位居全国前列。
全面拓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一是大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各中小学以体育艺术“2+1”工程和学生实践活动为载体,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学生喜爱的体育、艺术等课外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学习至少两个有益于一生的体育锻炼项目。 二是培养青少年的体育兴趣。 各中小学校要打造全员自选体育活动“超市”,举办全员、教职员工、家长运动会。 学生参与度要达到100%,每周开设具有体育特色的第二课1-2次。 活动。 三是开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 各学校制作《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规范和记录每个学生的体质健康检测结果及其评价等级。 小学将体质健康测试纳入学生成长记录或素质报告,初中以上学校将其纳入学生档案,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的重要指标和内容。 四是减轻课业负担,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教学,科学合理布置作业,严格控制书面作业总量,严格控制考试数量。 针对校外培训机构教学超前、超标、举办竞赛或所谓“高考”等问题,组织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 保证小学生、中学生、高中生每天睡眠时间分别不少于10小时、9小时、8小时。 五是实行家校联动。 学校利用家长学校、家长会、新媒体等平台向家长宣传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知识和方法,强化学生的护眼意识,引导家长陪伴孩子增加户外活动和锻炼,控制电子产品的使用,避免不良用眼行为,保证睡眠和营养等,形成家长和学校防治近视的合力。 2020年天津市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51%,比2019年下降4.59个百分点。六是加强校医和卫生教师的配置。 2019年以来,天津市持续加大校医卫生教师配置力度,进行专项部署,明确数量、配置方式和保障措施,建立工作台账,每季度督促工作进度,实行账务注销管理,补充了人员。 共有校医、卫生教师451人。
关注重点人群健康,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以“一老一童、一急一诉”为抓手,开展妇幼健康、老年人健康、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等促进行动。 持续开展“老年医疗服务月”和“微笑服务行动”,落实儿科“双十”政策,制定《天津市妇女儿童健康提升规划(2021-2030年)》印发,惠及225.8万妇女儿童。 为促进母婴安全和优质服务,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中心妇产医院、第一中心医院被授予国家级母婴安全和优质服务示范单位称号。 出生缺陷防治工作加强。 孕前、孕中、产后筛查率均超过95%,全市出生缺陷率控制在12‰以下。 开展自闭症儿童康复改善活动,对6.7万名0-6岁儿童进行自闭症筛查,筛查率达97.5%。 推进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加强胸痛、脑卒中专科联盟建设,全市急性心肌梗死标准化死亡率连续五年下降; 推进社区老年健康服务项目,为140万老年人提供家庭医生续约服务。 已为超过19万人次开展上门医疗服务; 开展“阳光心”心理健康服务项目,累计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165场,受众近2万人次; 开展公益心肺复苏技能培训服务项目,累计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165场,覆盖5.2万人次; 推广预约诊疗服务,三级医院综合预约率达到50%左右。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为健康天津注入新动能
(一)分级诊疗模式初步形成。 强化医疗联合体内部“六统一”(统一发展规划、统一信息系统、统一质量管理、统一药品消耗采购、统一考核评价、统一医保缴费),探索建立满足医疗需求的严密医疗联合体。结合本市特点,继续推进河北区、北辰区城市医疗联合体试点和冀州区等五区紧凑型县域医疗共同体试点。 胸痛脑卒中专科医疗联合体被国家卫健委列为全国示范单位。 急性心肌梗死院内死亡率比四年前下降42.85%。 院内标准化死亡率在全国首次出现下降拐点,连续六年下降。 。 中风致残人数将减少约15,300人。 (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得积极进展。 加快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细化具体措施,推动改革落地。 目前,已有29家市级公立医院完成2020年薪酬水平核定,区属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范围扩大到14个区的32家医院。 第一轮“4+7”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任务超额完成目标,累计节省医保资金9.5亿元,返还各类医疗机构3.43亿元。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稳步推进,45家二三级医院纳入DRGs模拟运营。 糖尿病人头付费扩大到基层医疗机构,覆盖4万多人,丙肝、肾透析人头付费试点稳步推进。 按病付费覆盖的病种已达207种,患者个人平均负担减轻30%以上。 (三)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涵恩施篮球联赛,有效签约居民426万户,重点人群签约269万余人,占签约总人数的63.00%以上。 全力推进基层数字健康社区建设,紧紧围绕“四云”(“云管理”、“云服务”、“云药房”、“云检验”数字平台)建设内容,深入推进“一区一策”试点地区工程实施。 所有村卫生室(农村社区站)纳入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243个村卫生室(农村社区站)建成医疗保险网络。 持续推进“基层银行优质服务”活动,申请“基础标准”的机构80家通过审核,申请“推荐标准”的机构27家通过审核。 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向健康管理服务模式转型,建设标准化普通门诊90个。 截至2020年底,天津市人均预期寿命达81.89岁,婴儿死亡率2.7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47‰,居民健康素养水平28.52%,过早死亡率重大慢性病发病率为11.76%,孕产妇死亡率为11.76%。 死亡率7.47/10万,卫生环境持续改善,卫生服务水平持续提高,健康中国行动评估指标框架主要指标全部达到2022年国家目标。